疾病专题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疾病专题 > 正文

疾病专题


2025年3月21日是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健康睡眠,优之选,旨在呼吁全球关注睡眠健康。

众所周知,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过。这不仅是因为睡眠可消除身体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提高记忆,还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有助于保持心理和躯体健康。


何谓“健康睡眠”?

首先能按时规律的睡眠,入睡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会频繁醒来,不被多梦困扰,醒来后精力充沛,没有嗜睡、乏力、头晕等现象。


失眠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睡眠不良会导致反应迟钝,学习工作效率下降,还会诱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增加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患病风险。

失眠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入睡困难(成人入睡潜伏期超30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6.5 h)症状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且伴有日间功能障碍或日间的痛苦体验

当失眠时,通过心理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方式进行干预。如果通过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改善睡眠环境等自我调节,仍不能改善睡眠状况时,可咨询专业医生,必要时服用助眠药物。

疗失眠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镇静类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那么关于它的合理使用有哪些要点?

1.有哪些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可分为连续治疗(每晚睡前口服1次)和间歇治疗,建议按需服药、间断疗程。

2.按需服药的标准有哪些?

 (1)预期入睡困难时,建议睡前510 min服用;

 (2)根据夜间睡眠的需求,上床后30 min仍不能入睡时,建议立即服用;

 (3)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5h,建议服用半衰期短药物;

 (4)根据次日日间活动的需求于睡前服用。

3.用药剂量应“千人一量”吗?

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小剂量开始给药,一旦达到有效剂量后,不建议轻易调整药物剂量。

4.可长期服用吗?

建议尽可能短期使用,一般不超过4周超过4周时建议重新评估,必要时变更干预方案或者根据睡眠改善状况采用间歇治疗。

5.什么时候应该找医生变更治疗方案?

出现推荐的治疗剂量无效、产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有相互作用或者您是成瘾的高危人群时,建议及时找医生变更治疗方案。

6.什么时候可考虑停止药物治疗?

感觉能够自我控制睡眠时,可考虑逐渐停药。长期服药者应避免突然停药,否则导致失眠反弹和严重的精神症状。常用的减量方法包括逐步减少用药量(每2周减少1/4)和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

好眠